终南望余雪

终南望余雪朗读

译文

遥望终南,北山秀丽,皑皑白雪,若浮云间。

雪后初晴,林梢之间闪烁着夕阳余晖,晚时分,长安城内又添了几分积寒。

注释

终南:山名,在唐京城长安(今陕西西安)南面六十里处。余雪:指未融化之雪。《全唐诗》此诗题下有小字注:“有司试此题,咏赋四句即纳,或诘之,曰‘意尽’。”

阴岭:北面的山岭,背向太阳,故曰阴。

林表:林外,林梢。霁(jì):雨、雪后天气转晴。

终南望余雪创作背景

  这是一首应试诗。《唐诗纪事》记载,祖咏年轻时去长安应考,文题是“终南望余雪”,必须写出一首六韵十二句的五言长律。祖咏看完后思考了一下,写出了四句就搁笔了。他感到这四句已经表达完整,当考官让他重写时,他还是坚持了自己的看法,考官很不高兴。结果祖咏未被录取。

参考资料:

1、于海娣 等.唐诗鉴赏大全集.北京:中国华侨出版社,2010:58

2、张国举 等.唐诗精华注译评.长春:长春出版社,2010:95-96

3、霍松林 等.唐诗鉴赏辞典.上海:上海辞书出版社,1983:135-136

  此诗载于《全唐诗》卷一百三十一。下面是中国古典文学专家、陕西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所长霍松林先生对此诗的赏析。

  据《唐诗纪事》卷二十记载,这首诗是祖咏在长安应试时作的。按照规定,应该作成一首六韵十二句的五言排律,但他只写了这四句就交卷。有人问他为什么,他说:“意思已经完满了。”这真是无话即短,不必画蛇添足。

  题意是望终南余。从长安城中遥望终南,所见的自然是它的“阴岭”(北叫做“阴”);而且,惟其“阴”,才有“馀”。“阴”字下得很确切。“秀”是望中所得的印象,既赞颂了终南,又引出下句。“积浮云端”,就是“终南阴岭秀”的具体内容。这个“浮”字下得十分生动。自然,积不可能浮在云端。这是说:终南的阴岭高出云端,积未化。云,总是流动的;而高出云端的积又在阳光照耀下寒光闪闪,正给人以“浮”的感觉。或许有的读者要说:“这里并没有提到阳光呀!”这里是没有提,但下句却作了补充。“林表明霁色”中的“霁色”,指的就是初晴时的阳光给“林表”涂上的色彩。同时,“积浮云端”一句写出了终南高耸入云,表达了作者的凌云壮志

  “明”字当然下得好,但“霁”字更重要。作者写的是从长安遥望终南余的情景。终南长安城南约六十华里,从长安城中遥望终南,阴天固然看不清,就是在大晴天,一般看到的也是笼罩终南的蒙蒙雾霭;只有在初晴之时,才能看清它的真面目。贾岛的《望》诗里是这样写终南的:“日日不断,愁杀望人。天事不可长,劲来如奔。阴霾一似扫,浩翠泻国门。长安百万家,家家张屏新。”久新晴,终南翠色欲流,长安百万家,家家门前张开一面新崭崭的屏,非常好看。唐时如此,现在仍如此,久住西安的人,都有这样的经验。所以,如果写从长安城中望终南馀而不用一个“霁”字,却说望见终南阴岭的馀如何如何,那就不是客观真实了。

  祖咏不仅用了“霁”,而且选择的是夕阳西下之时的“霁”。他说“林表明霁色”,而不说脚、腰或林下“明霁色”,这是很费推敲的。“林表”承“终南阴岭”而来,自然在终南高处。只有终南高处的林表才明霁色,表明西已衔半边日,落日的余光平射过来,染红了林表,不用说也照亮了浮在云端的积。而结句的“暮”字,也已经呼之欲出了。

  前三句,写“望”中所见;末一句,写“望”中所感。俗谚有云:“下不冷消冷。”又云:“日暮天寒。”一场后,只有终南阴岭尚余积,其他地方正在消融,吸收了大量的热,自然要寒一些;日暮之时,又比白天寒;望终南余,寒光闪耀,就令人更增寒意。做望终南余的题目,写到因望余而增加了寒冷的感觉,意思的确完满了,就不必死守清规戎律,再凑几句了。

  王士禛在《渔洋诗话》卷上里,把这首诗和陶潜的“倾耳无希声,在目皓已洁”、王维的“洒空深巷静,积素广庭宽”等并列,称为咏的“最佳”之作。诗中的霁色、阴岭等词烘托出了诗题中余字的精神

祖咏

祖咏 唐代诗人。洛阳(今属河南)人。生卒年不详。少有文名,擅长诗歌创作。与王维友善。王维在济州赠诗云:"结交二十载,不得一日展。贫病子既深,契阔余不浅。"(《赠祖三咏》)其流落不遇的情况可知。开元十二年(724),进士及第,长期未授官。后入仕,又遭迁谪,仕途落拓,后归隐汝水一带。 ...

祖咏朗读
()

猜你喜欢

高楼一上思依依,笑倚琼枝愿不违。悬榻可堪怜寂寞,开尊偏喜对芳菲。

风生睥睨烟光淡,雨过阶除暑气微。为问登临能赋者,座中谁似谢玄晖。

()

青毡坐对此虚堂,惟有荷风过短墙。早起却怜春已去,閒来自觉日偏长。

绿迷隋苑颦杨柳,红褪唐宫怨海棠。光景如流寒又燠,天时未定雨违旸。

()

烟散前林霁,茅檐罢午炊。雨多收稼晚,鸦乱定巢迟。

糁米田家饭,《豳风》壁上诗。愿将归隐意,说与牧羊儿。

()

点铁成金未是灵,若教无铁也难成。

阿谁得似青荷叶,解化清泉作水精。

()

夕阳逢一雨,夜木洗清阴。露气竹窗静,秋光云月深。
煎尝灵药味,话及故山心。得意两不寐,微风生玉琴。

()

岩壑转微径,云林隐法堂。羽人飞奏乐,天女跪焚香。
竹外峰偏曙,藤阴水更凉。欲知禅坐久,行路长春芳。

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