岳阳楼

岳阳楼朗读

岳阳楼上日衔窗,影到深潭赤玉幢。

怅望残春万般意,满棂湖水入西江。

展开阅读全文 ∨

岳阳楼创作背景

  此诗大约是作者于元和九年(814)往潭州(今湖南长沙)途中所作。当正值元稹接连遭贬,此次至岳阳楼却是作为潭守的从事侍宴陪游而来,心中颇有失意之慨,因而作此诗。

参考资料:

1、谢永芳编著. 元稹诗全集 汇校汇注汇评[M]. 武汉:崇文书局, 2016.04.第380-381页

  登楼洞庭湖,碧波连天,遥望君,气象万千。此楼历有兴废,宋滕子京重修后,以范仲淹曾作《岳阳楼记》而名闻遐迩。但是从此诗的立意及《元稹集》中有关篇目的题序看,当年作者的洞庭之行颇有失意之慨。所以此诗即不像其他诗文那样着意描绘岳阳楼的雄伟壮阔。

  首句写红日斜照楼窗,这本是人们常见景象。然而诗人用一“衔”字来唤起读者的联想,便使得整个境界活跃起来。次句写楼的倒影:当太阳照射到楼窗上时,楼影落到湖中的赤玉幢上。岳阳楼的倒影映印在洞庭龙君的龙官之上。此句似包含了《柳毅传》的故事,其作者李朝威恰与元稹同时,说不定这是最早涉及龙女故事的一首诗,其新颖独到之处,不言而喻。

  第三句“怅望残春万般意”,点出作者的醉翁之意不在登楼观景,而在于借以表达他在残春时节的怅然情怀,既有惜春之叹,亦有人生失意之嗟。末句“满棂湖水人西江”,不说通过窗子向外眺望一碧万顷的洞庭湖水,而是说湖水从窗子溢出并流向没有尽头的长江,这样也就巧妙地融入了诗人的主观感受。全诗着重渲染景物,只用“怅望”两字淡淡点出当时的心绪。最后以景结情,把无法排遣的怅惘愁思表达得非常含蓄婉转。

  在写作上此诗与作者《行宫》诗相类似,虽然只有四句,读者不觉其短,足见手法之妙。

元稹

元稹(779年-831年,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),字微之,别字威明,唐洛阳人(今河南洛阳)。父元宽,母郑氏。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,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。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“新乐府”。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“元白”。 ...

元稹朗读
(0)

猜你喜欢

尽道今年春较早。梅与人情,觉得梅偏好。一树南豅香未老。春风已自生芳草。来自城中犹带晓。行到君家,细雨吹池沼。怅望沙坑须会到。玉溪此意年时少。

(0)

日落登雍台。

佳人殊未来。

(0)

紫菊披香碎晓霞,年年霜晚赏奇葩。

嘉名自合开仙府,丽色何妨夺锦砂。

(0)

微春已动陈根绿,晴日初流大泽澌。

客路苦寒惟饮酒,老年便暖屡添衣。

(1)

名山起高兴,不惜马首东。

沙边一着眼,翠光已浮空。

(0)

我本金精仙谪堕,雪崖劖天玉万个。有时采药白云深,亦有樵夫看棋座。

湘波射鸭愁黄间,茅堂昼阴秋几闲。前山有诗招不入,嗔我齧户铜龙环。

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