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京即事

上京即事朗读

牛羊散漫落日下,野草生香乳酪甜。

卷地朔风沙似雪,家家行帐下毡帘。

译文

牛羊在落日下散步,空气中弥漫着野草的清香和乳酪的香甜。忽然间狂风大作,沙尘像雪一般袭来,家家都把帐篷的毡帘放下来。

注释

上京:即上都(今内蒙古自治区正兰旗东闪电河北岸)。上京即事――描写在上京见到的事物。

乳酪:用牛、马、羊乳炼制成的一种食品,味甜美。俗称奶豆腐。

朔风:北风。朔,一作“旋”。

行帐:即毡帐,又称旃帐。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牧民居住的毡制帐篷,类今之蒙古包。因易拆装,携带,便游牧迁移,故称行帐。毡帘:行帐上的毡制门帘。

拉――也作“剌(là)”。 

  《上京即事》共有五首,本篇为其中的第三首,作者六十二岁时(1333)作。诗歌描写塞外牧区光和牧民生活,独特的自然光和边疆情完美融合,别具艺术魅力。前两句写夕阳映照的草原牛羊遍地,野草生香,空气中布满乳酪的甜味。这是边疆景中宁静和熙的一面;三四句写北劲吹,沙尘似,帐下毡帘,这是边疆景中野性暴烈的一面。因此,诗歌就在对北国草原景、气候的变幻、民俗情的勾勒中,描绘中迥异于中原的情,传达出新鲜的、刺激的美感。

  本诗背景广阔,具有典型的北国特色,可与南北朝民歌《敕勒歌》相媲美。

  西天的太阳渐渐贴近地平线,草原的牛儿羊儿们,身披夕阳的金辉,拖着圆滚滚的大肚皮,散散落落,蹒蹒跚跚,从四面八方向帐篷归拢而来。忙碌了一天的牧人,将牛羊安顿好,坐在挂起毡帘的帐篷里,喝着浓浓的砖茶,吃着甜甜的奶酪,同时透过栅木欣赏着外面的光,一阵阵清带着野草的香气徐徐吹来,清爽得沁人心脾。多么恬静的草原暮色啊!但是,突然狂席卷大地,打乱了草原的平静,家家户户慌手忙脚,将毡帘扯下,躲进帐篷里面去了,只剩下咆哮的狂和漫天的大――那不是,那是飞腾翻滚的白沙。许多人见过鹅毛大的片,读过“燕大如席”(李白)的诗句。然而北方草原的大,有时并不是一片征的白絮,而是一团团的颗粒,简直就是密密的冰雹。“卷地朔沙似”,只有萨都拉这样熟悉北国景物的诗人,才能描绘出这种草原上独有的奇观。 

萨都剌

萨都剌(约1272—1355)元代诗人、画家、书法家。字天锡,号直斋。回族(一说蒙古族)。其先世为西域人,出生于雁门(今山西代县),泰定四年进士。授应奉翰林文字,擢南台御史,以弹劾权贵,左迁镇江录事司达鲁花赤,累迁江南行台侍御史,左迁淮西北道经历,晚年居杭州。萨都剌善绘画,精书法,尤善楷书。有虎卧龙跳之才,人称燕门才子。他的文学创作,以诗歌为主,诗词内容,以游山玩水、归隐赋闲、慕仙礼佛、酬酢应答之类为多,思想价值不高。萨都剌还留有《严陵钓台图》和《梅雀》等画,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。 ...

萨都剌朗读
()

猜你喜欢

斑文浮点点,一片认鱼皮。冒鼓声鞺鞳,藏弓服陆离。

蒸成鳞已脱,剔去骨无遗。至味都包裹,真堪佐酒卮。

()

旧识回文谱,新谐远调讴。望归朝对镜,合饮夜藏钩。

融蜡粘花蒂,烧檀暖麝油。双眉谁与画,张敞自风流。

()

不将帘幕挂檐唇,欲听飞霙点绣茵。门外湖山元早白,醉中笑语不嫌真。

炉烟尽日飘香雾,茗盌侵汤搅玉尘。莫怪更深寒力减,瑶墀今日布王春。

()

中都学舍今百区,声教远及万方初。新罗百济亦遣子,期门羽林皆读书。

一时复见制作盛,四境已安攻战馀。老夫窃禄愧无补,惟解区区校鲁鱼。

()

纤手制新奇。

剌作可怜仪。

()

山鸡锦翼许相同。双双那肯嫁边鸿。欺汝南禽,生长梅花里,日守蛮烟白一丛。

梅花最爱梅鋗岭,雌雄各占高峰。空愁霜露沾衣。

()